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港孩

根據觀察,大部份「港孩」均有一個或數個以下特徵:

一、 外表早熟、心智遲熟。
二、 很喜歡玩,但無甚興趣。
三、 對大部份事情最普遍的反應是沒有反應。
四、 擅於「看見」,不擅「閱讀」;擅於「收聽」,但從不「理解」。
五、 渴望被注意,但又沒有面對群眾的信心。
六、 甚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,典型答案是:不知道。
七、 沒有責任感、沒有自理能力,同時也沒什麼好奇心和慾望。
八、 不珍惜學習,不嚮往長大,不怕悶,只怕辛苦。
九、 精於計算結果,毫不享受過程。
十、 本性善良,不吃人間煙火,當然也未經任何苦楚及傷害。

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通背景,他們生於90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,一個物質相對富裕、資訊爆炸的時代。

他們的接觸面和能力,煞地不成正比。跟家裡遊遍五湖四海,但每餐飯仍由傭人一匙匙餵進咀裡;每天排滿節目,但見過的人和事,丁點沒印象。

荒謬吧?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,且為數絕不少。置身事外,我們批判得輕易,近距離接觸,卻只覺無比痛心,亦不難發現,沒有歷煉不愛思考的孩子,都是我們一手促成的。社會上每一份子,都難辭其咎。孩子是我們的未來,我們卻是孩子的劊子手。

為了令孩子的路更「易走」,我們不惜傾囊相授畢生武藝,四出搜刮靈丹妙藥。過度操練由此起,小學操中學的東西,幼稚園操小學的,未入學已學完學盡要學的,就叫做有競爭力。孩子在不停滾動的生產線上拚命向前走,被製成千人一面耐看不耐用的社會商品,當中有否成長,不重要了,過關就好。

偏偏,置身變幻才是永恆的年代,凡事講求涉獵創新、融會貫通。自學精神,是基本生活態度;歷煉,乃生存基礎。然而過度操練,令學習興趣殆盡;物質充裕,令努力的動機盡失;溫室溺愛,把挫折中的免疫力連根拔起。

面對變遷,我們有否反省過,孩子是否已裝備好身心去迎戰?抑或我們只在乎考評有否標準、教科書是否可靠、有沒有標準答案參考,不用離開心理安全區(comfort zone),就沒有恐懼?

問題很多,不一定都有解決方法,但至少應該面對。社會洪流,無人能獨力改變,但每人走一小步,就是社會的一大步。這個結論,好老土。但社會往往都是靠著最老土的信念,才有最突破性的進展。

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

拒絕財團生活簡介

拒絕地產商和大集團的生活:

衣:不去Bossini等連鎖店,有很多時裝個體戶
食:不去大家樂、大快活、美心,去茶餐廳、小菜館,或者索性自己煮,買菜會到街市
住:現時住在房協的居屋
行:已經很久沒有乘搭巴士,不過無奈地要乘搭港鐵,乘搭前找「港鐵特惠站」,有時會乘搭小巴,再不然就步行

很無奈,有些仍無法拒絕:

惠康(家中有人堅持要買某些用品)
中電、煤氣(無法不用)
PCCW、CABLE TV(有長期合約)

我,就係唔幫襯地產商同大財團

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

信徒生活

在中國民間信仰和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下,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香港其實不是很受歡迎。當基督教或天主教有了甚麼失言或道德上的過錯,報章一定把事情大造文章。我想,一方面是常常自詡為「真理的宣揚者」,又常常霸佔道德高地。有人作如是說,香港人最愛就是看人跌倒在街上,基督教或天主教一出事,社會一定大講特講。

但是,教會其實也是由罪人組成的群體!這個社會就是有人這樣天真,信徒就是這樣可愛,以為教會是「聖徒相通」的群體,信了耶穌的人不能再犯錯,信徒不可再起貪念,不會自私、嫉妒、說謊等等。

其實不是這樣的,忘了信徒都是每天與罪爭戰的平凡人。信徒同樣是容易犯錯的常人,我的確見過有信徒的行為很差,這是信徒的虛假、偽善,有部分信徒確實令人失望,其言行跟信仰不相稱!加上教會一向主張「愛心」,就是凡事唱好,凡事息事寧人,凡事家醜不出外傳。

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,有時候都要反省一下,你記得自己如何信主嗎?你記得自己決志信主時的感動嗎?你初信時渴慕的心在那裡?你知道自己有「使命」嗎?

指責信徒的人,似乎是對信徒過份高估了。基督徒只是一群知罪悔改,願意接受上帝赦免的平凡人,細心觀察,一定會發現有基督徒對信仰忠誠的。

這一代受夠了黑箱作業,受夠了打官腔,受夠了表面秩序,以為把真相揭露出來會令人不信主的。正正是這種態度,才令人看不起基督教。

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

俗世價值

電影《The Wisdom of Forrest Gump》港譯《阿甘正傳》中,阿甘的母親曾說道:「其實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很少的,我們很多的東西,其作用都是來威給別人看的。」人是很奇怪的,存在就是尋求別人的認同。別人有的,你希望也要擁有。例如,當很多人手持一部新款的 i-phone時,也渴求自己也要有,以同樣得到別人的艷羨。

這就是俗世價值,俗世價值是欠缺反思的,像很多香港人認為的一生應怎麼過,是「讀書、拍拖、買樓、結婚、生仔……」的主流模式,香港人信奉的人生成功方程式是「成績優異、入名校、入大學、坐冷氣房做經理、一生無憂」。

俗世價值支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,今天很多人是給這些生活模式牽著鼻子走,而亦很少人反問這些生活背後的意義何在,只求做到人有我有,就算有多少無奈不合理,也只會絕對犬儒。

所以,俗世價值導致很多人的危機意識相當薄弱,不少人認為危機是不會那麼早發生在自己身上,你對很多人說危機意識,立時的反應是「大吉利是」,並反指你「口臭」。要知道,危機是會不知不覺地出現,事前可以沒有先兆。

我今天經常覺得,現今的俗世價值,和時下的觀點,都未達水準。不但反映很多人視野的狹隘,也反映某些人的愚昧和無知。現時的人思想太過單一,是缺少獨立思考。可以這樣說,當人類步入文明時,反而愈來愈不懂按自己能力判斷,連教育也沒辦法。一言以蔽之,這些人未能脫離俗世價值的枷鎖。

有沒有別的選擇?在乎是你是否有能力,在心理上走出俗世價值的框架,而這世界上,必須要有人站出來,以行動去告訴別人。在香港有沒有人這樣的人?有!龐一鳴是也!

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

省下來的車費+感想

整個五月這一個月,嘗試計算整個月以同一段路程一般人會使用的車費,以及如果以慳錢形式的所需車費,看看共節省了多少車費。

整個月用了近$458.7的車費,比較一般人會使用的車費共節省了$297.6,可以去海洋公園玩了。一個月用近$460的車費,不算很多,但也不少,$460可以吃十五餐飯。面對公共交通加價,有時候很無奈,雖然九巴加價對我影響很輕微(因為我已甚少乘搭巴士),但很多人只能硬食。

原本踩單車待步是很好的方法,不會慢很多的,但香港對單車仍然視作消閒活動,路面諸多限制,例如我從將軍澳往返市區,只能沿寶琳路出入,上落斜幅度大,沿途都頗危險,或者繞大圈由清水灣道出入,這裡更加危險。其實單車是環保又慳錢的交通工具呢,另外亦希望推廣單車成為交通工具,留待日後再分享。

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

步行日誌

拒絕乘搭巴士後,行路多了,寫寫步行日誌吧

4月22日受苦節步行日誌:

九龍灣->九龍城(午飯)->紅磡(教琴)->尖沙咀->(船)->灣仔->炮台山(受苦節崇拜)

原本$17.90的車費,當日$3.00搞掂。行這麼多路,晚上要彈風琴,最初有點擔心腳會很累影響發揮,結果無事,對腳沒影響,順利完成,感謝神。

5月12日步行日誌:

樂富(經九龍塘)->何文田(等老婆)->旺角(行街吃飯)->紅磡(教琴)->(船)->北角->筲箕灣(到岳母家吃飯)

這天是11年來最早的酷熱天氣,勁出汗。由旺角行到紅磡,25分鐘可以行完,與乘搭巴士相差無幾。這次亦是新渡輪北角線加價後,我首次乘搭北角線,竟然是「新輝拾」,就當作付多一元,乘搭高速船,不過就這次遇上吧 :D 。如果下次有機會再搭北角線,相信未必會遇到高速船了。

星期一步行日誌:

北角(教琴)->灣仔->(船)->尖沙咀->京士柏(教琴)->愛民(教琴)->紅磡(接老婆回家)

自從新渡輪北角線加價25%後,就減少乘搭了,改為步行至灣仔乘搭天星小輪,除非有新學生 :)。其實北角行到灣仔,約行35分鐘。如果搭電車,時間相差無幾,落車亦要由莊士敦道沿天橋行去碼頭。

每天都會由寶琳行去尚德,拍一拍「港鐵特惠站」,車費減$2.00,前往部份地區比起在寶琳乘搭最高可節省$3.80。

當然,會有人認為很花時間,我的回應是:一個人必須做運動的,做運動也要花時間吧,我這種方式,既慳錢,又達到做運動的目的,記得香港醫學會建議每日行八千步嗎,不僅可從健身活動中獲得棈神愉快感,而且有助消耗卡路里,降低人體內膽固醇,幫助降低血壓,控制血糖含量,降低都市病的發病率呢!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量入為出

「量入為出」,是我一向同意的,所以對「優質服務」不以為然,服務水平不高並不是壞事。一看到此很多人不同意,我的回應是:素質是成本之一,越高品質成本也會高。服務的對象倘是像某某集團董事經理,走高檔路線沒問題;服務對象是平民大眾之類,標榜優質就是大問題了。很多人不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之硬道理,而且「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兒不吃草」,只能說,這些人實在是笨蛋,無知的笨蛋。

近年,香港人追求優質,比其他地區的人為高,反映香港消費者對奢侈品或名牌產品有著特別的迷戀,為何?廣告洗腦是主要原因之一,廣告不是清楚介紹產生功能,而且令人產生欲望、自豪,因此,追求優質成為香港市民的共同目標,為了達到「改善生活」的「理想」,不論貧富皆胼手胝足努力奮鬥。正面看,可以提升人的上進心,但與此同時,卻有不少人在過程中放棄了追求其他人生價值的機會,更嚴重的會迷失了自我,墮入只有消費才會開心的深淵。

所以,大型購物商場已變成市民消費娛樂的活動,所鼓吹的是,你在裡面消費吧,這數小時不會悶的。而大型購物商場內的,都是一式一樣的連鎖店,這些連鎖店多走高檔次的,往往罔顧市民的負擔能力。你要消費,等於要用錢吧,那麼錢從那裡來?當然是工作得來吧。但近年,信用卡大行其道,已經令市民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去消費。無力還款?找「孖寶兄弟」借貸吧。因此,商戶成功獲得豐厚利益,而商品是否配合市民實際需要,它們不會理會。

其實平民式或低檔次生意一樣可以客似雲來,就如深水埗鴨寮街所賣的都是二手貨,但不見得人流缺乏。來到這裡光顧的都是貪廉宜,只要夠平,一定會有人要。二手貨之所以有市場,都是因為比一手貨廉價吧。價格上有優勢,一樣吸引到顧客,不一定走高檔才賺到錢,關鍵是成本能否保持低位罷了。

以交通工具來說,香港收費廉宜的數以電車為最,但是電車的車廂佈局就簡陋得多,未翻新的電車下層是硬木椅子,上層座位則是硬膠造的。電車車齡起碼不止廿年,很多都沒有先進的電腦系統,又沒有空調設備。電車,是走廉價路線,其車廂不見得冷冷清清,因為電車收費特低,連巴士也比不上。(在今天,電車已不屬地產商擁有,可以搭過飽)

以廉價作招徠,是會受普通平民歡迎,諸多挑剔的人,隨他們吧,到他們想省錢的話,就不是講求品質的問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