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量入為出

「量入為出」,是我一向同意的,所以對「優質服務」不以為然,服務水平不高並不是壞事。一看到此很多人不同意,我的回應是:素質是成本之一,越高品質成本也會高。服務的對象倘是像某某集團董事經理,走高檔路線沒問題;服務對象是平民大眾之類,標榜優質就是大問題了。很多人不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之硬道理,而且「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兒不吃草」,只能說,這些人實在是笨蛋,無知的笨蛋。

近年,香港人追求優質,比其他地區的人為高,反映香港消費者對奢侈品或名牌產品有著特別的迷戀,為何?廣告洗腦是主要原因之一,廣告不是清楚介紹產生功能,而且令人產生欲望、自豪,因此,追求優質成為香港市民的共同目標,為了達到「改善生活」的「理想」,不論貧富皆胼手胝足努力奮鬥。正面看,可以提升人的上進心,但與此同時,卻有不少人在過程中放棄了追求其他人生價值的機會,更嚴重的會迷失了自我,墮入只有消費才會開心的深淵。

所以,大型購物商場已變成市民消費娛樂的活動,所鼓吹的是,你在裡面消費吧,這數小時不會悶的。而大型購物商場內的,都是一式一樣的連鎖店,這些連鎖店多走高檔次的,往往罔顧市民的負擔能力。你要消費,等於要用錢吧,那麼錢從那裡來?當然是工作得來吧。但近年,信用卡大行其道,已經令市民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去消費。無力還款?找「孖寶兄弟」借貸吧。因此,商戶成功獲得豐厚利益,而商品是否配合市民實際需要,它們不會理會。

其實平民式或低檔次生意一樣可以客似雲來,就如深水埗鴨寮街所賣的都是二手貨,但不見得人流缺乏。來到這裡光顧的都是貪廉宜,只要夠平,一定會有人要。二手貨之所以有市場,都是因為比一手貨廉價吧。價格上有優勢,一樣吸引到顧客,不一定走高檔才賺到錢,關鍵是成本能否保持低位罷了。

以交通工具來說,香港收費廉宜的數以電車為最,但是電車的車廂佈局就簡陋得多,未翻新的電車下層是硬木椅子,上層座位則是硬膠造的。電車車齡起碼不止廿年,很多都沒有先進的電腦系統,又沒有空調設備。電車,是走廉價路線,其車廂不見得冷冷清清,因為電車收費特低,連巴士也比不上。(在今天,電車已不屬地產商擁有,可以搭過飽)

以廉價作招徠,是會受普通平民歡迎,諸多挑剔的人,隨他們吧,到他們想省錢的話,就不是講求品質的問題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